冰心的简介及个人资料:集万千宠爱于一身,也集万千讨厌于一身(冰心的简介及个人资料主要作品)

一口气看完冰心受尽宠爱、也受尽嫌弃的一生。

冰心原名谢婉莹,1900年出生在福州谢家大宅,是家里第三个孩子。但由于两个哥哥早夭,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她都是家中独女,备受宠爱。冰心锦衣玉食地长到三岁,她的父亲谢葆璋突然被任命为海军训练营营长,于是她随父迁至烟台,在那里的军营度过特殊的童年。

军营气氛严肃、罕见女性,目光所及皆是旗台、炮台、码头、火药库等。虽然环境单调、公务繁忙,但谢葆璋没有放松对女儿的教育。冰心四岁开始习字,六岁随堂兄表兄一同在家里读书。他们比冰心大五六岁,不愿意带她一起玩。没有小伙伴的冰心只能以书为友,小小年纪就已阅遍《三国》《红楼》等各种名著,养成好读书的乐趣与习惯。在烟台军营的八年时光,冰心见到许多赫赫有名的海军将领,对军人充满崇敬。她因此喜欢上自律严肃的生活,看不太惯散漫松懈的个人作风,这也是她日后与林徽因等文人发生冲突的根源。

1911年谢葆璋调任北京,冰心也随之迁居北京,在一所教会学院就读。因她成绩优异又安静懂事,而且还是家里难得的健康的孩子,所以即便身处乱世,父母依旧将她保护得很好。她便这样无忧无虑、顺顺利利地读书升学,于1918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。

当时正是旧社会矛盾激烈碰撞的年代,同情底层民众苦痛的冰心发表了第一篇小说《两个家庭》,首次使用了冰心这一笔名,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。从1919到1923年,冰心又发表了多篇作品。同时她开始关注军阀混战对孩童的伤害与摧残,出版过《繁星春水》等诗集,将视角放在一朵花、一棵草上,用纯净天真的笔触去抚平孩童内心的创伤。

可这份纯净天真却遭到文坛的攻击。向来主张要无情揭破黑暗的鲁迅,直言冰心的作品都是花言巧语;张爱玲也说冰心的婉约特别做作,讽刺她是没有思想深度的小女人。

面对同行的诘难,冰心没有反唇相讥,而是默默地考进燕京大学继续深造,毕业后又去波士顿攻读英国文学。1926年冰心取得学位回国,先后在燕京大学、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任教。归国三年后,二十九岁的冰心与二十八岁的吴文藻结婚,随后夫妻俩结伴在日本、美国、法国、英国、意大利等地进行文学访问。1933年冰心游历归来。

此时的文坛兴起一股沙龙潮,即喜欢遍邀多位文学大家来自家客厅高谈阔论,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林徽因。军营长大的冰心看不惯这股潮流,写出一篇《太太的客厅》,被指暗讽林徽因。据说林徽因看完文章后说:“山西的老陈醋不错,我想买一坛送给她。”其他作家也纷纷为林徽因抱不平,梁实秋说:“听说冰心在美国学的是文学,我学的正好是文学批评。”苏青更是嫌弃地说:“我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,觉得很美丽。后来看到她的照片,原来非常难看。”被骂的冰心这次还是没有多做辩驳,她坚守着内心的严肃与纯净继续创作。

很快抗战爆发。1938年不肯向敌对势力妥协的冰心辗转赶赴昆明。两年后冰心收到宋美龄的抗日动员信,于是举家搬往重庆,积极投身于文化救亡事业,创作出《再寄小读者》等颇有影响力的作品。1946年因丈夫被调往日本担任中国驻日代表团的顾问,冰心便随丈夫前往日本,通过在东京大学演讲、授课的方式宣扬中国文化。解放战争期间,心系我党的冰心支持丈夫摆脱国民党,冒着重重阻碍与生命危险,于1951年回到祖国,定居北京。

安静地生活几年后,一场特殊的运动悄然袭来。冰心经历被抄家、被关牛棚、烈日下被批斗、被下放至干校接受劳动改造……从小到大几乎未曾吃过苦头的她,却也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脆弱。她安静地接受命运带给她的一切折磨,眼神似乎还像一个孩童般纯净澄澈。

还好苦难的日子终会过去。运动结束后,冰心重获清白。也许是心里有太多情感急需表达,此时的冰心迎来创作生涯里的第二次高潮,发表《晚晴集》《寄小读者》《三寄小读者》等多部小说与散文集,其中1980年所写的《空巢》还一举斩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。

冰心的创作生涯一直持续到将近九十岁。年岁渐大后她的身体逐渐虚弱,1994被确诊心衰。1999年冰心病危的噩耗传出,同年二月冰心在睡梦中离世,享年九十九岁。

她这一生享受过最极致的宠爱,也承受着数不尽的嫌弃。可不管身处何种境地,她都能做到宠辱不惊。也许她的内心正如她的名字一般婉约晶莹,所以她才能在世间的纷纷扰扰里始终坚守初心。无论当初她和那群同行有过什么龃龉,她都是全国孩童眼里最慈爱的冰心奶奶。

 
举报 收藏 打赏
24小时热闻
今日推荐
浙ICP备1900141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