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,阅读似乎成了一种奢侈。然而,在我看来,书籍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,更是我们心灵的慰藉和成长的阶梯。正如李凌云老师所言,初中阶段是读书的“井喷”时期,而我正是在这段时间里,通过广泛阅读,逐渐培养了对文学的热爱,提升了自身的写作能力。
记得初一时,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,我曾一度感到迷茫。但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,我发现了书籍的力量。每当我翻开一本书,无论是古典名著还是现代小说,都能让我暂时忘却烦恼,沉浸在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中。随着阅读量的增加,我渐渐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显著提升。这不仅仅体现在日常交流上,更是在写作时,能够更加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。
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,李凌云老师在班上定期举办“聊书会”。每次活动前,大家都会精心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,并准备好分享的内容。记得有一次,我们讨论的是卡勒德·胡塞尼的作品。一位同学通过对作者多部作品的整合分析,提炼出了“成长与自我救赎”的主题,引发了全班同学的热烈讨论。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,阅读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,还能促进我们之间的沟通与理解。
当然,每个人的阅读基础不同,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或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,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开放式的交流方式。对此,李老师总是鼓励大家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入手,逐步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。她常说:“万丈高楼平地起”,只要肯下功夫,任何人都能成为优秀的读者和写作者。
除了课外阅读外,课堂上的学习同样重要。李老师常常提醒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资源。比如,在学习戏剧单元时,她建议我们不仅要深入探究文本内容,还可以尝试通过表演的方式加深理解;而在诗歌鉴赏方面,则强调朗读的重要性,因为只有通过反复吟诵才能真正体会到诗人笔下的意境之美。
那么,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呢?李老师的答案很简单——多读多练。她认为,七年级时可以从简单的片段练习开始,不必急于求成;到了八年级,可以尝试完成整篇文章,并注重修改完善;进入九年级后,则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进行专项训练。在这个过程中,审题尤为关键,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文章的方向。
总之,无论处于哪个阶段,我们都应该珍惜这段宝贵的时光,让书籍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。正如古人所说: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”我相信,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,终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0 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