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观点

知乎上市Quora饭否?

2024-11-04 09:250

  2009年,两个前Facebook员工Adam D’Angelo和Charlie Cheever从一堆候选单词里选中了“Quora”,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命名。半年后,Quora获得首轮融资,估值高达8600万美元,而此时距离网站正式发布上线个月。

  远在中国的周源刚刚经历了一次互联网创业失败。他敏锐地嗅到了Quora是个好机会,当即和好友张亮决定做一个“中国版Quora”。两人一夜之间写成3页纸的商业计划书,就开始拜访天使投资人,没过多久就拿到了创新工场的投资。

  十年后,创新工场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李开复回忆十年前的那笔投资,坦诚了当时的担忧:他对周源的*印象是“文艺青年”,担心周源的文人作风能不能做好优质内容平台。

  一个“美国版知乎”,一个“中国版Quora”,像大洋两岸的两面镜子,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绕不开彼此,曾经走过同样的路,也遇到同样的困境。如今,知乎冲刺美股,Quora的最后一轮融资定格在2017年。李开复终于可以大方地夸赞“知乎总是与时俱进,但是Quora就慢慢(发展)”。

  知乎和Quora的“师承”关系,自然不用再多说。无论是问答式的社区形式、靠点赞和折叠的内容排序方式,还是最初的用户邀请制,早年间,知乎对Quora几乎是亦步亦趋。

  2012年12月,Quora推出了博客产品,使用户可以直接发表文章,无需局限于提问。2013年7月,知乎专栏上线月,知乎专栏向全部用户开放。

  2013年,Quora推出Quora Spotlight,集结当天被转载发表到其他平台(例如Business Insider、Qurartz、赫芬顿邮报等Quora的合作伙伴)的优质答案;同年,知乎上线知乎日报,由编辑筛选优质内容,每天推送到各个频道。

  正是从2013年开始,知乎开始走上一条与Quora不同的路。当年4月,知乎开放注册,注册用户数量在一年间从40万暴涨到400万。随着大量用户涌入,原来的“高精尖”小圈子……

  诚如知乎创始的初心所说,知乎竭力地拥抱各种优质内容——暂且不去讨论如何定义“优质”,至少知乎拥抱了各种形式的内容: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、直播……配合算法推荐、话题、圆桌、热榜等功能和模块,用户几乎可以在知乎上找到任何类型的内容。

  在知乎越走越远的时候,Quora似乎没有太多变化。时至今日,Quora仍然是一个以问答为主的内容社区。平台上的内容(按搜索栏上的分类)分为问题、回答、文章、话题、圈子,用户能做的仍然是浏览、提问和回答。

  无论是知乎还是Quora,头上始终悬着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——挣钱。相比起来,知乎更加着急一些。

  知乎的招股书中罗列了5种商业化方式:在线广告、付费会员、商业化内容解决方案、在线教育,以及电商相关服务。自从2016年开始商业化之后,知乎几乎追遍了这几年来的每一个内容风口。

  内容付费甚嚣尘上时,知乎推出了付费问答产品“值乎”和“知乎LIve”。电商惹人注目时,知乎推出了“好物推荐”功能,创作者在内容中插入商品卡片为商品引流并获得分成;还做了一款独立app CHAO社区,被称为“男生版的小红书”。网文大火时,知乎又推出了读书版块。及至短视频遍地开花时,知乎又搭上了这趟快速列车。现在的知乎视频版块上不仅有(和B站、视频号风格很像的)中长视频,甚至有《一代宗师》和《我爱男保姆》这样的影视作品全集。

  值乎随着风口吹散而消失,短视频产品“即影”转瞬即逝。存活下来的产品在各自的品类中也难说得上数一数二。

  不断“折腾”背后的原因是收入来源单一的窘境。知乎招股书显示,广告是其商业化的中流砥柱:2020年广告占营收比重为62.4%,2019年为86%。其他变现手段看起来增速喜人,但仍然难以撼动广告收入的位置。

  面临同样问题的Quora看起来并不着急。同样是在2016年,Quora小心翼翼地开始商业化尝试,初次小范围地投放了Uber、Lever、Wealthfront和Sunrun的广告。对于广告,Quora的态度十分谨慎。

  创始人D’Angelo曾在自己的Quora账号上写到:“没人喜欢广告条、皮包公司广告,或者与自己需求无关的广告。所幸,我们可以将广告与Quora平台良好地契合,并且让我们的产品更上一层楼。”

  时至今日,Quora仍然只有广告这一种商业化方式,并且进展相当缓慢。2019年,Quora迎来了十年来的首位首席营收官——曾经在时尚购物网站Polyvore、雅虎担任高管的Arnie Gullov-Singh。

  在他短短一年的任期中,似乎未给Quora带来太多改变,只在媒体采访中留下一句Quora金句“答案也可以是广告”(Answers can be ads),便奔向了下一家公司。来去匆匆的内幕,我们不得而知。

  关于Quora在商业化业务方面的最近几条消息是:“Quora发布了自己的表单工具,用户填写广告主的留资表单时,不用再跳转到其他网站了”、“Quora整合了Sprinklr的社交聆听功能,帮助广告主提升品牌价值、优化营销策略”,看起来非常不像一家十多年的独角兽。

  由于没有太多披露的信息,我们只知道截至2018年,Quora靠广告获得2000万美元收入,不过相对于其20亿美元的估值来说,只是杯水车薪。

  在创立Quora之初,D’Angelo就说过,不想为了商业化而降低社区的质量。当然,D’Angelo也不是凭空为爱发电,他不缺钱,甚至还以个人名义参与了Quora的B轮融资。

  为了维护Quora的“纯洁性”,D’Angelo在董事会一直把握大权,对公司的每一步业务进展慎之又慎。

  投资人着急吗?或许是的。Quora背后站着老虎环球基金、经纬创投、Benchmark、Y Combinator等知名投资机构。2019年5月,私募基金Valor Equity Partners领投6000万美元融资,把估值托到了20亿美元。

  投资人看中的是Quora的高质量用户群体和社区氛围,但一直见不到商业变现,投入的几亿资金像不声不响的火苗,缓缓地烧着,望不到尽头。

  不知不觉,Quora和知乎这两家慢公司已经如同蚂蚁一般前行了10多年。两家公司从一开始的模仿、追逐,到后来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,已经渐行渐远。Quora和十年前似乎没有大的不同,而知乎早已变成一个无所不包的“super app”。

  李开复说,知乎经过多次蜕变,已经把Quora远远甩在身后了。从商业角度来看,确实如此。知乎上市,投资人高兴,创始人高兴。可是,始终有人喜欢并怀念Quora这样慢慢的、“闲云野鹤”一般的公司。

打赏
  • 0人打赏
    举报
关闭
同类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