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荆轲刺秦王
两种观点聊一个历史人物。
这个人的标签是一个词:刺客。
这个标签一贴出来,很多人立马就想到了是谁。
不错,就是他——荆轲。
对于荆轲的评价,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。
很多先贤都已经对荆轲进行了评价:
有人称其是真正的勇士。
是值得我们去铭记的人。
也有人认为荆轲不足道也。
他是一个自私的人,看不到大势所趋。
或者看到了大势所趋,但也决定逆天而行。
下面与大家具体说说两种观点。

动画版荆轲
观点一:真正的勇士了解一种观点,就要知道他产生的背景及原因。
之所以说荆轲是真正的勇士,那是他敢于为国家其奋斗。
置生死与度外。
荆轲生于战国末年。
他不是燕国人。
但却视燕国太子丹为伯乐。
秦赵长平大战之后,再也没有哪个国家能阻挡秦国铁骑的步伐。
燕国偏安一隅,本来生存就举步维艰。
这个时候就更是面临生死抉择。
燕太子丹不甘心如此,打算拼死一搏。
所以他谋划出了惊天的刺秦计划。
但这个计划缺少一名侠客。
荆轲就自然在最佳人选。
荆轲为报太子殿下知遇之恩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。
这个计划无论成功与否,自己都必死无疑。
风萧萧兮易水寒。
所以易水之上,这就是为这位侠士的送别。

可能是张艺谋最受质疑的电影《英雄》
观点二:自私之人刚才大背景已经交代过了。
这里可以直接展开。
对于这个刺秦计划,荆轲估计也知道成功的希望不大。
而且,即使成功了,对燕国的影响也有限。
即使嬴政去世,秦国因此内乱。
但燕国远远没有问鼎天下的实力。
而且自此周平王东迁以来,中原大地自此分为了春秋战国。
五百余年的混战,五百余年的纷乱,人民群众早已苦不堪言。
是时候该走向一统了。
倘若嬴政遇刺身亡,天下的纷乱不知道还要延续几百年。
这基本就是持此观点的理由所在。

动画片里的燕太子丹
其实事情没那么复杂对于这两种观点,各有各的理由。
我们也不好对这两种观点强行辩驳。
但我们可以基于最朴素的价值观来分析:
个人就应该为国尽忠。
哪有人说明知道国家要灭亡,就放弃努力的说法。
如果这样说的话,我们中华民族近代以来,一百多年的救亡图存该如何解释?
那一百多年的救亡图存,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屈辱的一段历史。
也正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不放弃。
也正是革命先辈们跑头绪洒热血,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。
或者说用现在的一个词来解释:
躺平。
躺平是很舒服,但是就再也看不到希望了。

躺平
价值观层面的考量对于我的这个观点,很多人会用价值观的说法来反驳:
当时的环境,确实经过了几百年的混战,人民群众确实渴望统一。
这个观点是没错的。
但一步之遥,它可能就走上了诡辩的边缘。
那个时候并没有中华的观念。
抵御外侮,放到任何时候都是没有过错的。
面对困难,敢于迎难而上,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。
中华的版图之大,那是历经几千年的整合,才有了现在的雄鸡。
这都是需要时间慢慢来沉淀的。
我相信,终有一天,全球化会走到更高的程度。
如果有一天,真如马克思他老人家预言的那样:
实现了共产主义。
到那个时候,整个地球,乃至一体化也未可知。
到时候举一个很小的例子:
那个时候的我们,会如何看待我们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一百多年救亡图存的历史?
会说如果选择躺平的话,共产主义会早日到来吗?
应该不会的吧。
